日前,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新标准共涉及哪些专业大类?对日常教学提出哪些要求?专业教学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职业院校如何做好政策落地?
育见新闻专访
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副主任 李志宏
育见新闻:您好!欢迎做客《育见》!此次,教育部最新发布 758 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这一标准的出台以何为依托?对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又有哪些指导意义?
李志宏:随着最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发布,此举被视为推进我国教育强国战略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确立无疑需要一套高标准体系作为坚实支撑。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构成了教学标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这是首要的一点。
其次,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视角来看,专业设置无疑是其核心构成。2021年,我们见证了新版专业目录的出台,该目录的一大显著变革在于其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实施。通过中职、专科与本科的一体化设计,相应的教学标准成为指导各层次学校教学建设的关键。因此,当前新版专业教学标准的发布,对于引领专业建设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再者,从学校层面出发,新版专业标准的颁布不仅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为未来的教学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新版标准全面覆盖了从概述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证、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全面涵盖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新标准覆盖《职业教育专业目录》1434个专业的52.9%,涉及19个专业大类、90个专业类。根据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数据,新标准覆盖10.1万余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82.1%。对于学校而言,依据这一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建设,无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实验实训条件为例,新版专业标准中对于各项实验实训设施的具体要求,使得学校在进行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时有了更为清晰的依据。例如,在智慧农业这一职教本科专业中,标准明确规定了需设立8个实验室和实训室,其中包括植物保护实训室,并具体指出需配备无人机、显微镜、恒温箱等12项设备,以满足绿色环保作物的植物保护需求。如此详尽的规定,无疑为学校实验室与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实施路径。
育见新闻:修订后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哪些亮点和变化?
李志宏:本次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呈现出三大创新亮点。